以案释法 | 涉欺骗性,“栖霞苹果白兰地”商标申请被驳回

在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商品,每种商品都有着自己的“名片”——商标。商标作为一种商业标识,主要作用在于识别和区分商品的来源,通俗来讲就是使消费者通过商标就能知道商品的生产者是谁。有些商标独具特色,通过商家的诚信经营,不仅代表了其生产商品的品质标准,还承载了广泛的商誉和社会认同。但也有一些商标,由于设计上不够规范或刻意打“擦边球”,容易使相关消费者对其商品的质量、功能、原料等特点或产地产生误认。

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就审结了一起关于商标申请被驳回的行政诉讼案件。和深可信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案 情 简 介

原告某公司在申请注册商标“THE QIXIA APPLE BRANDY”过程中,被告国家知识产权局认为该商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简称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因此对该商标申请予以驳回。原告认为其商标不具有欺骗性,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被诉决定,要求被告重新作出决定。

第52242572号“THE QIXIA APPLE BRANDY”商标

 

原告诉称,诉争商标系原告原创,本身不具有欺骗性,且同类商品中有大量包含“苹果”“APPLE”文字的商标已获准注册,根据审查标准一致性原则,诉争商标也应该获准注册。诉争商标经过使用已经与原告形成了一一对应关系,不会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综上,请求法院依法撤销被诉决定,判令被告重新做出决定。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诉争商标“THE QIXIA APPLE BRANDY”通常可译为“栖霞苹果白兰地”,使用在白兰地商品上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成分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故诉争商标已构成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同时,商标审查具有个案性,其他商标获准注册的情况,并非本案诉争商标获准注册的当然依据。

因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原告不服,上诉至二审法院,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

 

法 官 释 法

我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

此条款可被称为“欺骗性”条款,其认定应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1.判断的基础是客观的。判断标志带有欺骗性的基础是,注册标志客观上表示或描述了商品或服务的质量等特点或产地信息,这种描述可能使相关公众产生错误的认识。对商标申请人主观上是否有欺骗的主观意图通常不作考虑。

2.需结合指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标志只有与商品或服务相结合才能起到识别来源的功能。判断标志是否带有欺骗性,应当在理解商标标志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指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本身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3.仅要求存在误认可能性。判断标志是否具有欺骗性时,不要求该标志实际产生欺骗的结果。只要注册标志本身存在使公众产生误认的可能,就符合“欺骗性”条款规制的情形。

4.以公众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判断标准。判断商标标志是否带有“欺骗性”的标准,应与公众的普遍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相一致。

5.标志即便使用,亦无法获准注册。“欺骗性”条款属于商标绝对禁用条款,构成该条款规定情形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亦无法通过使用获得可注册性。

本案中,诉争商标为文字商标,由拼音与英文“ THE QIXIA APPLE BRANDY ”组成,其可翻译为中文“栖霞苹果白兰地”,根据诉争商标标志整体上的含义,指定使用在“白兰地”商品上,按照公众的普遍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容易认为商品的成分原料中含有“苹果”或“栖霞苹果”,而在案证据不足以证明原告所生产的白兰地等指定商品中含有“苹果”或“栖霞苹果”的成分,该标志对其指定商品的原料、质量等特点作了与事实不符的表述,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产生错误认识,误认为是含有“栖霞苹果”或“苹果”成分的白兰地产品。

此外,由于《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属于商标禁用条款,构成该项规定所指情形的标志即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申请注册人对该标志的实际使用情况不能作为认定该标志具有可注册性的依据。

 

法 官 提 示

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了提高产品的认知度、认可度,商标申请人在设计商标时,常常会通过一些明示或暗示性的表述,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突出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产地等特点。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商标申请也不能随心所欲,如果申请人对产品特点的表述故意脱离所售商品的实际,或者使用的某些构成元素容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特点产生误认,则有可能侵害包括广大消费者在内的公众利益,会因为触碰“欺骗性”条款的“红线”而无法获准注册。

企业或者个人在申请商标时应当更加慎重,主动避让一些可能造成误认误解的词语,避免触碰“欺骗性”条款的雷区而无法获准注册。同时,广大消费者也应当时时擦亮双眼,不要被那些不规范的商标所欺骗。

 

来源:京法网事

相关案例

普通包摘下铆钉秒变名牌包,法院:构成商标侵权判赔8万元!

动动手,字母“E”变字母“L”,普通包秒变名牌包,什么设计如此“取巧”?是刻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近日,广州花都法院公布了这起涉商标侵权纠纷。

2022-07-16

查看详情

索赔500万元!突出使用“小米”商标并进行虚假宣传被判侵权

近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上海知产法院)对原告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小米科技公司)、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通讯公司)与被告周某某、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寻梦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周某某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判决周某某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0万元。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未上诉,案件已生效。

2022-07-16

查看详情

哈啰出行”诉“小靓出行”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法院判决!

近日,上海钧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被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合肥市知识产权局)罚款4万元。

2022-06-28

查看详情

央视痛失“机智过人”商标,只因他人“趁早”

异议人:中央电视台   被异议人:北京机智过人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异议人中央电视台对被异议人北京机智过人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经我局初步审定并刊登在第1717期《商标公告》第44279690号“机智过人”商标提出异议,我局依据《商标法》有关规定予以受理。被异议人未在规定期限内作出答辩。

2022-06-27

查看详情

伊利集团诉“YILI伊利”商标案

2015年2月5日WenLi(本案被申请人)在欧盟申请注册商标(编号013714316,下称“争议商标”)。2015年5月22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有限集团(本案申请人,以下简称“伊利集团”)以“恶意注册”为由向欧盟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EUIPO”)提出商标注册异议,理由是争议商标与申请方在先注册

2022-06-24

查看详情

拼多多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二审败诉!

因商标申请被驳回,拼多多关联公司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国家知识产权局诉至法庭,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布二审判决。

2022-06-23

查看详情

使用抵押商标要谨慎,当心违约!

邦世迪公司是国内较早专业从事医学营养相关产品的企业之一,拥有“沛可”“元沃”“邦世迪”等多个品牌医学营养产品,颇受消费者欢迎。2017 年,邦世迪公司因急需运营资金,经协商后于同年 9 月 7 日与北京佳乐公司签订借款协议,向该公司借款 200 万元。

2022-06-16

查看详情

第42193170号“樊登书童”商标异议案

被异议商标与异议人在先注册使用的“樊登商城”“樊登读书”“樊登小读者”商标近似,侵犯了樊登的姓名权

2022-06-14

查看详情

特斯拉起诉“特斯拉啤酒”,连logo也相似?

最近,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把特斯拉啤酒告了。特斯拉起诉称,中饮食品在啤酒及苏打酒产品上使用标识“TESILA”构成了侵权。

2022-06-14

查看详情

假包装盒里装真粽子?经销商侵犯“中华老字号”五芳斋商标

近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上海知产法院)对上诉人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芳斋公司)与被上诉人上海苏蟹阁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蟹阁公司)、上海赢礼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赢礼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上诉案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2022-06-05

查看详情
图片名称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高尔夫大道8号龙华科技创新中心(观澜湖)14栋13楼

    

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高尔夫大道8号龙华科技创新中心(观澜湖)14栋13楼

图片名称

分公司: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东路18号越秀星汇君泊B2座2808

分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东路18号越秀星汇君泊B2座2808

图片名称

服务号

图片名称

订阅号


Copyright ©2016 深圳市深可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粤ICP备2021174526号

Copyright ©2016 深圳市深可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粤ICP备2021174526号 SEO标签

Copyright ©2016 深圳市深可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74526号